欢迎访问,北京离婚律师,郭万华、王秀全律师将会为您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

13661058044(王律师)/13717982585(郭律师)

咨询留言
 
姓   名:
验证码:
 8840
电   话:
标   题:
内   容:
温馨提示:请留言时留下您的联系电话,也可直接拔打电话:13661058044(王律师)/13717982585(郭律师),咨询能更方便快捷地获得回复。
     
联系律师
 
名称:北京离婚律师
联系人:郭万华律师\王秀全律师
手机:13661058044(王律师)/13717982585(郭律师)
联系人:郭万华律师
电话:010-85852727
传真:010-85852727
Email:wangxiuquanlawyer@163.com
商务QQ:广州番禺律师53289246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院万达广场9号楼10层 北京济和律师事务所
网址:www.bjlhlawyer.com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损害赔偿->正文
为传财产假诉讼,调解被撤行不通

发表日期:2022年7月12日   文章来源:《房地产纠纷案例与实务大全》    作者:王秀全、郭万华
 

传承实例

张明中年丧偶,与前妻有一儿张泽庆和一女张润卿,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家在外生活。张明退休后感到一个人生活多有不便,希望找个老伴一起安度晚年,于是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中年丧偶的王小慧。二人相处一段时间后感觉很合适,便正式登记结婚,开始新的生活。夫妻俩结婚后因为年龄都比较大,为给日后生活做个保障,于是老两口拿出双方的积蓄购买了两套房产。一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登记在王小慧名下,另一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登记在张明名下。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张明不幸身患重病,需要长期卧床。然而随着时间越来越久,王小慧对张明的照顾却越发不耐烦,态度也大不如前。这使得张明心生不满,对王小慧颇有意见,想到自己若是死后,留下的两套房子还要分给王小慧一大部分,顿时有些懊悔当初没有看对人。

为了不让王小慧分走自己的财产,张明与儿子张泽庆想出了一个办法。张明给张泽庆写下一张欠款59万元的欠条,张泽庆凭此欠条到外地法院起诉张明,请求法院判令张明清偿这59万元的债务。张明向法院表示欠条属实,但自己无力偿还债务,只有名下一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房产可以用于清偿这笔债务。于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张明与张泽庆达成调解协议,张明用“以物抵债”的方式,将名下这套房产过户给张泽庆用以清偿其债务。法院为其出具了《民事调解书》和《协助执行函》,张泽庆据此到房产管理部门将张明名下的房产过户到了自己名下。

没过多久,张明病重离世。张明的儿子张泽庆和女儿张润卿将继母王小慧起诉,认为王小慧名下的那套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有父亲张明一半份额,他们作为子女享有三分之二的继承权,同时,还要求分割父亲的存款等财产。王小慧发现子女们的诉求中并没有涉及张明名下的那套房产,感觉十分蹊跷。警觉的王小慧委托律师向法院申请了《调查令》,到区建委调查,这时她才知道原来丈夫名下的房子已经过户到了张泽庆的名下。王小慧回忆,张明从来没有借过张泽庆这59万元,除了这张欠条外也没有其他任何转账汇款凭证证明存在这笔钱。但正是凭借这不存在的59万元,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就这样变成了张泽庆的财产。

了解其中情况后,王小慧经过咨询律师得知像她这样被恶意诉讼侵害了权益的当事人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法院要求撤销原判决和调解书。于是王小慧委托律师向出具调解书的法院提出再审请求,请求依法撤销调解书。法院收到再审材料后,经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后认为,该调解书确有错误,裁定另组合议庭再审。法院还依法查封了涉案的东城区的房产。法院再审后认为,根据现有的事实和证据,无法证明张泽庆与张明之间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且张明和张泽庆的户籍所在地为北京市而非本市,法院作出判决撤销了调解书,并判令将案件移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张泽庆收到判决书后不服,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收到案件后,经审理,认为张泽庆为主张张明尚欠其借款59万元,仅提交了一份日期为XXXX年X月X日的签有张明名字的欠条,在庭审中拒绝回答关于款项来源的询问,并表示不需要核实相关情况;张明系张泽庆之父,张泽庆表示并不知晓张明借款的用途与常理不符;双方即便真的发生借款,基于双方之间的父子关系出具欠条已属罕见。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现张泽庆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确实向张明提供了欠条中约定的借款,故欠条并未生效。最终法院判决驳回张泽庆的诉讼理由。

张泽庆不服,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传承法律要点及实务

一、传承他人财产不可行

财富传承,首先传承的是自己的财产,如果传承的财产不属于自己或者该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其中包含有配偶应享有的份额,则在财富传承时,首先要明确分清哪些财产是个人财产,是自己可以处分的财产,哪些是夫妻共同财产,是自己可以部分处分的财产。

本案中,张明与张泽庆父子以房抵债所涉房产,登记在“张明”个人名下,且《房屋所有权证》标注“单独所有”,是否能表明该房产是张明个人财产呢?并非如此,房屋所有权证书记载的所有权共有状况只是登记人本人意志的体现,并不能作为认定房产权属的依据。该房产是张明与王小慧婚后购买,依照《民法典》规定,如果夫妻没有对房产所有权做出特别约定,则该房产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各占一半产权。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张明和王小慧约定该房产归张明个人所有,因此该房产仍然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张明只拥有该房产的一半产权,张明只能处分该房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不能处分王小慧的部分。本案中,张明通过以房抵债的方式,处分了夫妻共同财产,即便债务真实存在,其行为亦侵犯了王小慧的财产权利,必然导致其对王小慧所享有的财产份额的处分无效。

二、虚假诉讼不可行

法律赋予每个人处分个人财富的权利,但是处分个人财富的权利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更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本案中,张明和张泽庆父子,恶意串通,通过出具欠条的方式,虚构债务,在法院调解时,隐瞒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事实,达成调解方案,以价值300多万的房产,抵顶59万元的债务,并按照调解书的内容将涉案房产过户至张泽庆的名下,是典型的虚假诉讼行为。

可能有读者会质疑,在虚假诉讼中,主审法官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法官是否应当就款项是否支付、借款人是否有借款需要、出借人是否有出借能力,款项交付方式等进行综合审查判断,以确认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客观地说,该案主审法官确实未能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该案当事人是父子关系,张明有稳定退休金、没有借款需要,且存在将房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抵顶债务的情形,在当事双方未提供款项来源以及交付方式、款项流向的情况下,主审法官理应及时发现该案为虚假诉讼案件,但是法官未能严格进行审查,而是按照当事人提出的和解方案,出具调解书,主审法官的确存在疏忽失职的情况。但是虚假诉讼之所以能够得逞,法官的无能或者失职,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民事活动遵循意思自治原则以及权利自主处分原则,也就是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答辩、承认、放弃、和解、调解等,都具有自主性,法院审查较为被动,这也导致虚假诉讼的时有发生并屡屡得逞。

该案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暂时实现了财产的转移或者传承,但是虚假诉讼终有败露的一天,一旦败露,进行虚假诉讼的当事人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得不偿失。

首先,丧失了通过合法手段处分财产的可能

本案中,在王小慧发现张明和张泽庆的虚假诉讼行为后,通过再审程序,要求撤销该判决书或者调解书,依法改判或者发回重审。再审法院最终裁定撤销原调解书,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本案重审过程中,法院以张泽庆未提交证据证明其确实向张明提供了欠条中约定的借款,判决驳回张泽庆的起诉,二审法院亦以同样的理由维持该判决。

调解书被撤销,且案件改判后,张泽庆依据调解书取得的房产,将被执行回转。房产中属于张明的部分,列为遗产,由王小慧、张泽庆和张润卿按照法定继承原则予以继承。原本张明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如遗嘱方式将该房产中自己所占份额传承给自己心目中的继承人张泽庆,但是却为了独占房产,采用了虚假诉讼的方式,自以为天衣无缝地将财产传承给了张泽庆,最终导致丧失了合法处分自己财产的机会,丧失了对自己所占份额的处分权,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财富的传承。

其次,承担虚假诉讼罪的刑事责任

在以往司法实践中,若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通常是批评教育,最重也就是罚款、拘留,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也使得不少人铤而走险。由于虚假诉讼现象呈多发态势,且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因此,2015年虚假诉讼行为已列入刑法,虚假诉讼行为人,无视法律的权威,利用法律达到非法目的,构成虚假诉讼罪,终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承担刑事责任。

三、选择正确的传承工具

本案传承失败的原因是当事人投机取巧,意图侵害财产共有人的权益,选择虚假诉讼的违法途径,从而丧失了选择合法手段实现财产依自己的意愿传承的机会。

根据传承的财产种类不同,律师建议不同的传承方式,对于本案所涉房产中属于张明的部分,遗嘱方式较为适用。遗嘱是财富传承的基本工具,具有财富的定向传承功能。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如果没有遗嘱,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分配,第一顺位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将会平均分配遗产。但是法定继承,不一定符合财富所有人或立遗嘱人的意愿,而如果立有遗嘱,则可以按照财富所有人的意愿,实现财富的定向传承,将财富传承给财富所有人心目中的继承人。当然,遗嘱不是万能的,而且遗嘱的专业性强,如果想要立遗嘱,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确保所立遗嘱合法有效,从而实现财富所有人的。

 

版权声明

本文系北京离婚律师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北京离婚律师网所有,未经书面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粘贴、转载,违者必究(侵权网络页面经公证后直接向司法行政机关投诉,或直接向法院起诉)

 


本站声明:
1、本站收集的理论实务文章为研究学习之用,无任何商业目的。因无法联系到著作权人,如著作权人有异议,可来电告知。本站将及时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或以其它方式表示歉意。
2、如需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为北京离婚律师。
3、鉴于个案的差异及当事人对案情陈述的内容,律师对有关案件的电话、留言咨询解答仅供参考。尽量请携资料当面咨询。